中华骨伤医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筹备会及新一届领导集体大会于2008年1月14日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举行。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及专家:
会长:柳海峰 研究员。195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,原任中国文联艺术医学研究中心主任、首都骨伤病研究所所长、中华科技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、中华骨伤医学会会长、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副主席。因“三花接骨散”的发明,1998年被国家科委评为“中国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”,1999年荣获“廿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”。
发明纯天然中药4项(其中“内服促使骨折愈合接骨散的制备方法”、“治骨质疏松症的药丹”已获国家发明专利) 柳海峰教授于2005年又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,2009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授权。从而填补了预防、治疗癌症、心脑血管疾病、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的空白。
著有《柳海峰骨科医学文集》、《骨科医生手册》等,发表论文数十篇,省级以上成果6项。
首席顾问:
潘学田 教授(国家药典委员会顾问、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、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会长、中国保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、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、原卫生部药政局局长)
赵同彬 教授(原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主任、现任吴阶平基金会副理事长)
黄纪晔 教授(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际交流中心名誉主任)
终身荣誉会长:
张金哲 院士(1920年9月生,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,现任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、首都医科大学教授。我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,1950年首建小儿外科专业。历任中华外科杂志4-8届编委。1980年成立小儿外科学组,选为组长,并任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主编。1987年成立中华小儿外科学会,被选为首任主任委员。有不少手术技术发明创造,被一些国际同道称为“张氏钳”、“张氏瓣”、“张氏膜”等。发表论文150余篇,著书30余部,科研成果获奖10多项。1997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2000年获英国皇家学会“丹尼斯布朗”金奖,此奖为国际小儿外科最高成就奖。)
潘少川 教授(1926年11月生,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,曾赴美国匹兹堡儿童医院和布法罗儿童医院,Daua先进医学城考察、工作。原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,现任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、首都医科大学教授、首都骨伤病研究所名誉所长。)“廿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”。
李同生 教授(1929年生,原任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,现任世界骨伤科联合会署理主席、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、中华全国骨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、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伤科主任、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、《中国中医骨伤科》杂志主编。著有《实用骨伤科学》、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与关节损伤》等著作11部,发表论文30余篇,省级以上成果5项。被授予国家百名名老中医、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1999年荣获“廿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”。)
刘柏龄 教授(1927年生,原任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,现任中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副理事长、世界中医骨伤科联合会署理主席、世界骨伤专家协会副主席、国际华佗中医学院副院长、美国世界健康组织协会常务理事。著有《实用骨伤科学》、《中国骨伤科学治疗学》、《中国骨伤科学》等著作18部,发表论文40余篇,省级以上成果8项。获省先进科技工作者、国家科技杰出人才、国家五百名名老中医,1999年荣获“廿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”。著有《小儿矫形外科》、《小儿骨科学》等15部著作,发表论文60余篇,省级以上成果8项。1993年获“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奖”,1999年获“廿世纪中国接骨学最高成就奖”,是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。)
执行副会长:
陈晋杰 教授(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特级专家)
陶天遵 教授(1941年10月生,1967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。曾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院长,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骨科主任医师、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学组委员、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、黑龙江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。 参加“骨重建与血供重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”、“维生素K对骨质疏松预防作用研究”、“三花接骨散对骨质疏松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”、“三花接骨散对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”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,发表11部专著、30余篇论文,省级以上成果多项。)
中华骨伤医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筹备会(首都医科大学)
经大会研究,一致通过由柳海峰会长提名陈晋杰、陶天遵担任新一届中华骨伤医学会执行副会长;卢耀华副秘书长;李淑萍担任中华骨伤医学会办公室主任;柳永建任中华骨伤医学会任驻京联络处主任。
大会拟定第三届理事会将在澳门举行。中华骨伤医学会2008年在澳门注册。经中华骨伤医学会理事会研究决定、定于2011年在澳门召开第三届理事代表大会。
|